您的位置:世界金融网 > > 快讯 > >

爱鸟观鸟更护鸟——湖北宜昌三峡大老岭鸟类环志监测站见闻

发布日期: 2024-04-22 23:34:54 来源: 新华网  阅读量:7864   

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巴山脉交汇处,覆盖面积达14225公顷的湖北宜昌三峡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有一座30平方米左右的小木屋和一顶大约10平方米的帐篷,这就是湖北省首家鸟类环志站——宜昌三峡大老岭鸟类环志监测站。

宜昌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是我国中亚热带北缘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生物物种基因库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是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10多年来,一群护鸟使者在这里演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

“候鸟迁徙与大老岭有什么关系?”2009年9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刘冬平博士和宜昌市林业局陈金良博士曾经在这里,为大老岭保护区全体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科学课。“对途经大老岭的鸟类深入开展环志工作,就是打开候鸟迁徙规律的神奇钥匙。”两位博士表示。

自此,大老岭保护区多了一群开启这把神奇钥匙的护鸟使者。

据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有关专家介绍,大老岭保护区处在候鸟途经我国4条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通道西侧,是候鸟越冬、夜间迁徙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也是这条千年古道最北端的鸟类环志站点。

“我们要千方百计掌握候鸟途经大老岭的这把神奇钥匙,争当护鸟使者,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宜昌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陈邦清坚定表示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强化鸟类监测硬基础,一手抓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软实力。

10多年来,大老岭保护区不断加强鸟类环志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先后建成了4个鸟类环志场地、1条鸟类环志步道、3条观鸟小径、1座鸟类环志木屋和3顶环志帐篷,配备了望远镜、相机、红外相机、解剖镜等设备180余台。同时,保护区先后派出5批30人次赴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培训学习,培养出10多名鸟类环志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通过“早六晚十、风雨兼程”的监测,常年坚守在鸟类环志工作一线。

55岁的高新章是大老岭鸟类环志监测站一名鸟类环志专业技术人员。在环志工作中,他时常给“东方角鸮”等猛禽佩戴鸟环。为了不对猛禽造成损伤,他常常赤手上阵,结果导致手背多处被抓伤。通过常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熟练掌握了一套应对技艺,成为了环志高手,带出了一批徒弟。

鸟类环志监测为科研工作提供了翔实、科学的数据支撑。通过10多年的监测,大老岭鸟类环志监测站已监测到有影像佐证的鸟类308种,其中鸟类环志监测到的有234种,占比超过四分之三。环志数目最多的鸟类属于雀形目鹟科,大多数为候鸟。其中,双斑绿柳莺、东亚石?、红喉歌鸲、黄眉柳莺、绿背山雀、红喉姬鹟、北红尾鸲、暗绿绣眼鸟、红尾伯劳、红嘴相思鸟、强脚树莺等在历年环志的鸟类中,数量达百只以上且相对稳定。根据监测的科学数据,大老岭保护区先后发表了《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秋季环志雀形目鸟类动态分析》《大老岭秋季鸟类环志优势种群结构分析》《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的初步调查》等一批论文,准确掌握了大老岭保护区鸟类种类、分布、优势种群等资源情况。

近年来,鸟类环志监测使大老岭保护区声名鹊起,逐渐形成了以云顶、情人湖、药王溪片区为中心的观鸟路线,成为爱鸟人士观鸟打卡地,被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授予“湖北省观鸟基地”称号。

2023年“五一”期间,正值候鸟迁徙高峰期,全国各地100多名观鸟爱好者齐聚大老岭保护区开展观鸟活动。当年7月21日至28日,大老岭保护区举办首届大学生观鸟比赛,吸引了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参加。同时,大老岭保护区还通过组建观鸟队参加全国各级观鸟赛事活动,不断提高观鸟、识鸟水平。2023年,大老岭观鸟队先后在第四届“神农架国家公园杯”观鸟比赛中荣获优秀奖,在第六届湖北省林业系统职工观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届“金丝猴杯”观鸟赛中荣获特别贡献奖和新记录奖。

4月2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的“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候鸟动态监测与保护国家创新联盟年会”上,候鸟动态监测与保护国家创新联盟陆军理事长对三峡大老岭保护区鸟类环志监测站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大老岭的环志工作对了解我国夜间迁徙候鸟的迁徙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爱鸟、观鸟,更护鸟。荣誉的背后,是大老岭保护区护鸟使者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付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