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世界金融网 > > 关注 > >

掏空自己也要买壳,通策医疗为何冲动?

发布日期: 2022-05-16 20:40:00 来源: 网络
掏空自己也要买壳,通策医疗为何冲动?

还不如“掏空口袋”,花7.69亿买何任科技。通策医疗(行情600763,诊断股)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昨晚,通策医疗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直接转让何任科技控股股东30%股权,交易金额7.69亿元。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将成为何任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卢建明将成为何任新的实际控制人。

对此,有人欢喜有人忧。

乐观的人:7折,捡个便宜;提高医学信息的数字化能力。

不看好的人:投资标的差,浪费现金流。

孰是孰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谁对谁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人赢了,有人输了。...

市场先生很聪明,用脚给出了答案。今早通策医疗高开低走,一路下跌。一度被资金打到涨停;另一方面,何任科技乘势而上,高开14%,随后一路下跌,收盘上涨6%。

估计很多价值信仰者都被砸了:好个东西!谁在发货?

通策医疗的负责人大概觉得:救人太难了,却绊倒了自己!

最酷的应该是仁和实控人:终于有人救了我!我差点活不下去了。

估计很多投资者都是这么想的,但真的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背后疑点重重。

01

一般纹理

同策7.7亿拿下何任科技实控权,市值近30亿元。真的值得吗?

不过看业绩,好的上市才是巅峰。

成立至今,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净利润却逐年下降。从2019年到2021年,何任科技的营业收入增长几乎停滞,除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从2018年的3490万元下滑到2021年的2710万元,三年累计下滑23%。

行业的天花板也很明显。说白了就是软件企业。行业内软件系统门槛不高,而下游客户是各大中小医院。医疗信息软件没有太大区别,可见何任科技对下游没有很强的话语权。

一年一万到四万的利润,没有增长,给20亿市值也不便宜。如果放在现在的创业板IPO门槛上,只能去北交所。20亿的估值估计壳值不少。

从资源整合来看,何任科技的主营医疗信息化与通策医疗的主营口腔产业关联度不大。更何况通策原来有一个信息团队,包括通策云,可以内生生化成长。如果仅仅是为了任所占的301,同济,湘雅,西京,润润,江苏省中医院这种所谓的三甲高地,花大价钱是没必要的。

从基本逻辑上看,不一定要以通谋赢仁。更何况在过去的历史中,通策医疗对现金资源非常珍惜。2018年到2021年,一分钱现金分红都没有。为什么这次花了一年的现金?

出了事,必有妖。以“骂”为名,非要擅自签大额交易,怕有复杂的未知利益。

02

救星

你也可以从石人的控制人身上看到寻找新生的线索。

何任科技卖壳迫在眉睫。它一终止与上一个买家的交易,就立即找到了新的接收人。该公司计划在2021年12月进行所有权变更。当时,广州国资计划接手,但5月15日晚间,何任科技披露终止协议。

当时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转让总价为10.78亿元。交易完成后,科学城新科集团将成为何任科技的控股股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将成为何任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何任科技刚刚终止了与前买家科学城信息科技集团的交易,转手后找到了通策医疗。

只是最终确认,不到半年的转让价格差了3亿。何任科技转国资是不是很甜?等更好的买家,多几个亿。

要知道,根据实际控制人做出的业绩承诺,未来一年内的总额不低于1.2亿元,你是可以继续经营的,你不是被匆忙退市的对象。

根据转让方袁攀投资及一致行动人做出的业绩承诺,2022年至2024年何任科技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亿元。

既然我们有信心继续盈利,何任科技的实控人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交出呢?我怕我缺钱!

值得注意的是,何任科技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占比近六成,深陷股权质押困境。按照质押价格,结合前期低点7.8元股价,公司质押基本会亏损40%以上,随时爆仓...有人会说,公司质押比例只有60%,可以继续质押,推到100%质押。但是想想,万一公司还有一些表外质押,或者更严重的外部缺钱。

石人-孔会找浙大校友卢建明帮他一把,还是给他更丰厚的报酬?

以上只是脑补的猜测图。

估计这个鲁总也挺躲闪的,成了白衣骑士。根据与通策医疗的协议,首期股份转让价格为3亿元,将用于解除标的股份对债权人的质押及融资融券业务。

例如,网上仍有投资者质疑:收购何任估计是体外缺钱。上市公司出钱,然后通策在体外卖给何任,最后通策的钱转出体外。可能是过桥,也可能是变相掏空上市公司。

是否存在这些逻辑不能自洽的疑问,不得而知。

然而,何任的基本面一般,盈利能力仍然较差。ROE基本维持在3-6%,很容易被一些风雨淹没。这也是卢总要转让方做业绩对赌协议的原因。毕竟关系再好也要小心翼翼。

03

被质疑

庞大的支出背后,市场最担心的是是否会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普策扩容。

通策医疗虽然处于国内口腔医院赛道的头部,但是国内市场份额只有2%,这个行业的增速保持在10-20%。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在尚未确立市场领导地位之前就偏离主业收购医疗信息资产,面临着多元化经营的问题。

要知道,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增速分别只有3.74%和1.25%。相对于过去40%以上的增速,真的不算大白马。

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通策医疗的核心营收区域集中在浙江省,占比超过90%。但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在上海的持续爆发,也对隔壁的浙江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随着业绩下滑,公司股价持续低迷。如果从2010年2月的高点计算,股价已经下跌了70%。

这背后的原因不仅是担心疫情因素对其业绩的影响,也是市场担心去年以来牙科材料可能被纳入收藏。

虽然医院的医生成本占一般政策医疗成本的最大部分,但口腔高值医用耗材的收取也影响其利润。

这两年,口腔耗材的收集开始加速。去年8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医保局约谈了5家进口牙科供应商,发布了个人账户支付种植牙费用的方案。

今后将在国家层面推广种植牙的收集工作。作为一家想要在全国铺开的牙科龙头,其业绩的高增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业绩的高增长率是支撑高估值的基础。没有它,先把估值杀了吧。

04

标签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虽然不知道通策掏空自己购买仁和的实际原因,但从市场投票结果来看,大家都不看好这笔买卖。

虽然医院信息化改造是大势所趋,但通过小股参股或战略合作,不一定要花更小的代价。更何况在目前宏观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未来两年还要投入9亿元进行扩张。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公司的现金流危机就会出现,增加了不确定性。

荒年,余粮弥足珍贵。...